哲学江湖往事(一):知识就是力量
导读: 前言对于哲学,一直很感兴趣。尤其是西方近代哲学的历史,更是引人入胜。而西方近代哲学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我想捡最有趣的一段时间来写。老实说,第一个人物首当其冲应该是笛卡尔,他是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前言
对于哲学,一直很感兴趣。尤其是西方近代哲学的历史,更是引人入胜。而西方近代哲学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我想捡最有趣的一段时间来写。老实说,第一个人物首当其冲应该是笛卡尔,他是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但是如果要说笛卡尔,那不得不提一个人——培根。倘若每一个精彩的故事都有一段引言独白,那么培根一定是近代哲学中期最华丽的引子。一如《西游记》刚开始的大闹天宫。倘若笛卡尔是反方一辩,做着华丽的演说,那么正方一辩自然就是今天要写的培根大人了。
一、政治天才
培根1561年出生在伦多的约克宫。父亲声名显赫。然而,培根的名气在之后远超父亲。纵观哲学史,培根是政治仕途最顺利的,也是官做的最大的。当然,政治仕途的顺利是得益于时代的发展。那时候,差不多1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大英帝国干掉后,海上的头把交椅就被伊丽莎白牢牢坐住。之后英国抓住机会,整个商业扩展海内外。在如此的时代之下,是个金子就会不会埋没,而培根的光芒显然是最耀眼的。
那时候的经院哲学还很强大。关于经院哲学不多累述,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哲学来让宗教神学凌驾于其他知识之上从而让教皇更好的给大家洗脑。然而培根这熊孩子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对这样的东西深恶痛绝,他决定要改写历史。在他看来,前面的方法,基础,结果通通都是错误的,什么亚里士多德,什么奥古斯丁,都通通玩蛋儿去吧!
但是,他并没有直接走哲学的道路,或者说,他从哲学的道路上跳了出来,玩起政治来了。
十六岁的他凭借出色的才学被任命为英国驻法大使的随员。在《自然的解释》序言中,他直接坦言自己要“为人民服务”。这话说的太超前了,我都怀疑他抄袭了毛主席语录呢,呵呵。他知道自己擅长思考,尤其是对真理的思考。他要把这份求知欲放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做人民的解放者。而且他觉得他有一种国家使命感——我能者多劳,我能力大所以责任大。
讲真,每每读到培根年少往事时,都不禁把那时候的培根和其他人比较。少年的培根让我想到了少年的霍去病,少年的岳飞,以及美国队长【别给我提他是九头蛇】。博学多识和才华横溢始终是他不可抹去的标签。除此之外却怀着一颗为国为民的心以及强大的人格魅力和演说家的功底。可谓完美。
1579年,在培根父亲还没来得及立遗嘱时的突然去世,从而改变了培根未来的方向。十八岁的培根一下黯淡无光了。因为父亲的位居高位,权势了得,培根自小生长的环境就是被人仰视。而父亲走得匆忙,没有来得及立遗嘱,他没有享有遗产的权利,更没有了权势的保障。他不得已从头开始打拼。
然而,在这样一个时代,以培根的才华,在哪里都是耀眼的,很快他又位居高位了。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从小生长的环境,他奢侈的生活习惯无法匹配他当下的生活条件,这一度让他显得窘迫。这也使他养成了贪污受贿的习惯,否则无法满足他的生活。这个后面会说。
1598年,培根曾因负债太多而锒铛入狱。可尽管如此,他的职位却不断高升,为什么?他上面可没人,实在耐不住才华太盛无人可及。1606年当上副检察长,1613年当上总检察长,1618年,五十六的他终于进入内阁,并兼任上议院大法官。
二、伟大复兴
然而政治生涯的成功并没有让他在学术上放松压力,他可谓政治学术两头抓,天下知识尽在掌握。
他曾说道:
每次读到培根这段话,我就想到网上各种学历领域的鄙视链。完完全全在十七世纪初就被年少的培根看了个透。
说到文集,他有《赞美知识》《论说文集》《论真理》都是不可多得的篇章,既有思想上的建树,又在文学上展现了深厚的功底。尤其是《论说文集》可以说每一篇,每一页都有着真知灼见,同样文学功底的文字论述中,没有能超越他的思想,同样的思想见地下又很少能见如此由美的文字。英国文学中还从未有人如此成功的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培根淘气的认为,既然我讨厌亚里士多德,他的东西又那么多,那对不起了,老子特么全部推了重来算了。他坦率的接受伊壁鸠鲁的伦理观,“不用则无求,不求则无畏”的这种看似消极的思想,却实际上承认了人本能、本性、欲望在与自然中抗衡中的作用。他主张用行动创真知,一切不能付诸实践表达的知识在他看来都是没有太多用的。因为知识一定是为了实践而存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自从政伊始的“为人民服务”,到学术研究上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位培根大大已经收下了那时候很多人的膝盖。而在之后他又提出了“与时俱进”的理念和方法。而除了文学,宗教神学,他在心理学,伦理学上依旧有很大的建树,别急,慢慢看。
好了,咱终于要说到哲学了。这铺垫有点长啊。
他认为,人类的所有知识均已停滞,而他想做的就是让人类在知识的海洋里游起来。
仕途得意的培根时刻想着如何振兴哲学。一部《伟大复兴》要开始了。他要先写《导论》,鞭挞过去的舒服,再编写《科学分类》建立各个邻域的知识体系,之后再介绍《解释自然》提出新的方法,之后再撰写《自然现象》这种像极了现在的大百科全书,紧接着再写《理智的阶梯》提高人们的思想,最后来写《展望》来通过现有科学来预言人类未来……
问题是人家不是吹牛逼,人家真的要这么做,甩起膀子就干了!除了亚里士多德之前做过类似的工作外,没有人尝试做过,培根微微一笑,我来。虽然吧,最后没有写完。
到这里的时候,当局还不知道培根真正的意图,培根的布局已经开始了。他真的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伟大的复兴》为培根后来的哲学理念打下深厚的基础,后文会反复提到。
他在书中有写过这样一段话:
这是以天地为书,以知识为笔啊!这样他还不满足,他不想让自己的东西变成枯燥的《大英百科全书》,他希望在这基础之上能达到英国文学的巅峰。
就这样,培根的足迹几乎遍布每一个领域,科学的土壤里处处都有他辛勤耕耘出来的果实。
三、唯物教父
那个年代是个文化专制的年代,经院哲学以神学为内容,以维护神学为司职,用一大堆繁琐的推理来论证宗教教条,培根就是因为受够了这种环境,才说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话语。在之前他已在进行伟大的复兴,现在,他要拿知识的武器像他所厌恶的世道开刀了。
为了彻底粉碎经院哲学,他先是在建立知识体系,像我前面那段说的那样,毕竟,咱培根大大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他继而提出了四假相说。假相是谬误之源,而逻辑的首要难题就是找出并清除。分别是种族假相,洞穴假相,市场假相,和剧场假相。
种族假相的意思是指人总是以自己的感觉为尺度来衡量认识天地万物,将人的理解当做一种客观真相,实则歪曲了真相,人在探索中也迷失了。
洞穴假相是指人在认知天地万物的时候总会以自己的个人经历,教育背景,性格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来判断。如果说种族假相是一种先天性的话,那洞穴假相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是一种后天产生的假相。
市场假相则是进一步延伸,从个体扩展到群体。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因为文化,语言和不统一的感觉、概念产生混乱,造成对真相理解的不准确。
剧场假相则是指人们容易迷信权威,或科学,或宗教,或体系,从而丧失了独立思考认知的能力。
培根认为这四种假相大大阻碍了人们探索真理的道路。如果要想认识新事物,就必须要打破旧事物。这点在他十五六岁的时候就有此志向,毕竟不是谁都有勇气让亚里士多德去角落画圈圈的。
培根对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深恶痛绝在前文已经提到,他觉得前人的理论结果都是错误的。因为他认为知识的获取需要靠经验获取,实验验证。简言之,每一个知识都需要我们独立思考,独立消化,这也是他为什么在之前辛勤耕耘知识的每一寸土壤了。他可以说是唯物主义的第一人,提出了经验论的一系列原则。
培根的目的不是要提供一个一般的体系,而是要“让基础更加牢固,并大大地拓展人类的力量和伟业的限度”。就如同之前说的,他把经验,实验,实践作为获取和检验知识的最高标准,从而推翻亚里士多德之前的很多理论,当然这也让他自己时刻处于自我怀疑阶段。
培根把神学划分为自然神学、灵感神学和启示神学。通过对神学的研究他发现很多宗教神学中推演的理论同样可以适用于其他领域,从而容易产生矛盾。尤其是和当时的自然科学产生矛盾。因此,培根反对经院哲学家从他们的原理中推演出基督教的真理,认为经院哲学在科学和信仰上的结合是一个失败。
培根看来,过去的知识毫无成果,体系,是因为人类自身理解出现偏差,没有合适的工具来帮助人们发现自然的奥秘。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显然是时代的产物,不够与时俱进,无助于求真务实。三段论只能对已经发现的事物进行整理。如果我们草率的从抽象中得来,这个知识的整个上层建筑都不牢靠。所以,他要在方法论上批判亚里士多德了。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草率而不严谨,他的归纳法更是可以用前面提出的四假相打破。在培根看来这是幼童的算数总结,放不得台面。最经典的就是总会有人举这个例子——一只乌鸦是黑色,两只乌鸦是黑色,所以,天下乌鸦一般黑——所以他让归纳法进行一次升级。而这培根式的归纳法2.0称之为列表归纳法。
新的归纳法第一步是收集资料,第二步是比较分析,第三步再进行总结。这像极了大数据时代的很多初始模型。这也让他成为了近代经验主义哲学的创始人。
归纳法并不是培根首先提出,但却是培根进行完善并发扬光大。除了归纳法外,他更深的讨论了哲学的概念和意义。培根认为人性科学包括作为精神-物理个体的人的全部知识。他利用更为专业的心理学和生理学研究成果建立了科学的人文主义。这远远不同于文艺复兴哲学家的古典人文主义。
他探讨了人类灵活具有神圣或理性的和非理性的部分,又通过逻辑学讨论知性和理性,用伦理学讨论意志、欲望和情感。他认为,逻辑学产生决定,而伦理学则要求付诸行动。而结合他自己的政治生涯和政治背景,他将以上与政府科学想结合,把社会的善称为义务,而政府科学就是遵守正义和公共善的主张。
培根对于神学和哲学的区分是对中世纪末期思想的继承,他通过宗教教义进入独立的领域,为哲学留下地盘。培根认为哲学不以上帝为对象,而是应该以自然科学为对象。可是因为时代的局限让他陷入到一种形而上学当中,即对不同领域孤立片面的理解与分析去解释自然界的各种问题。这就是后来常说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为机械唯物主义。培根涉及面之广前无古人,也就是前面谈到的亚里士多德能算一个。这也让他的唯物主义都穿上了形而上学的外衣。
虽然培根的经验主义并不彻底,但我们仍可以将他归为经验主义的一员。他认为经验既是理性的,也是经验的。他认为灵魂是物质性的,理性灵魂是宗教的领域,又将神学驱逐出物理学,并成为形而上学的一部分。近代哲学史上,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发生过多起思想碰撞,这个在后面会慢慢讲到。就如同一场浩浩荡荡的辩论赛。而出来的第一个辩手就是培根。
四、时代的伟人
培根的政治生涯算是所有哲学家当中最一帆风顺的,也是官做的最大的。前面说到,1618年,五十六的他终于进入内阁,并兼任上议院大法官。而1621年的他就因为贪污受贿而被监禁伦敦塔,此生不得被政府录用。也正因为这样的污点让后人对培根的很多评价都戴上了有色眼镜。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就写道:
所以,培根本身其实是政治斗争中的一个棋子,只是大环境下随波逐流没有出淤泥而不染而已。果不其然,入狱没几天交了罚金就被放出来了,但是政治生涯就这么结束了。而生命最后几年的培根依旧没有放弃对真理的追求。1626年坐车出门,在思考冷冻防腐的问题。路过雪地,就地取材,杀鸡藏雪,坐等实验结果。年迈的培根因此感染风寒,不就辞世。可以说,他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实验。
想到了歌德那句话,很多人都用过形容培根:
培根开创了近代的经验主义哲学思路,这是“近代科学”和技术的真正起源。他认为一切只是来源于经验,过去的权威统统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认识方法就是科学的归纳法而并非理论上的逻辑和演绎。
而在培根之后,又一位出色的辩手站了出来。如果培根代表了正方,那么他就一定是反方。他开创了近代唯理主义思路,提出了普遍怀疑,自成体系,融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于一体,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就是——笛卡尔。
知乎作者:须尽欢授权哲思学意发布个人原创投稿邮箱: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培根前言对于哲学,一直很感兴趣。尤其是西方近代哲学的历史,更是引人入胜。而西方近代哲学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我想捡最有趣的一段时间来写。老实说,第一个人物首当其冲应该是笛卡尔,他是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但是如果要说笛卡尔,那不得不提一个人——培根。倘若每一个精彩的故事都有一段引言独白,那么培根一定是近代哲学中期最华丽的引子。一如《西游记》刚开始的大闹天宫。倘若笛卡尔是反方一辩,做着华丽的演说,那么正方一辩自然就是今天要写的培根大人了。一、政治天才培根1561年出生在伦多的约克宫。父亲声名显赫。然而,培根的名气在之后远超父亲。纵观哲学史,培根是政治仕途最顺利的,也是官做的最大的。当然,政治仕途的顺利是得益于时代的发展。那时候,差不多1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大英帝国干掉后,海上的头把交椅就被伊丽莎白牢牢坐住。之后英国抓住机会,整个商业扩展海内外。在如此的时代之下,是个金子就会不会埋没,而培根的光芒显然是最耀眼的。那时候的经院哲学还很强大。关于经院哲学不多累述,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哲学来让宗教神学凌驾于其他知识之上从而让教皇更好的给大家洗脑。然而培根这熊孩子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对这样的东西深恶痛绝,他决定要改写历史。在他看来,前面的方法,基础,结果通通都是错误的,什么亚里士多德,什么奥古斯丁,都通通玩蛋儿去吧!天不生我大培根,哲学万古长如夜!但是,他并没有直接走哲学的道路,或者说,他从哲学的道路上跳了出来,玩起政治来了。十六岁的他凭借出色的才学被任命为英国驻法大使的随员。在《自然的解释》序言中,他直接坦言自己要“为人民服务”。这话说的太超前了,我都怀疑他抄袭了毛主席语录呢,呵呵。他知道自己擅长思考,尤其是对真理的思考。他要把这份求知欲放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做人民的解放者。而且他觉得他有一种国家使命感——我能者多劳,我能力大所以责任大。讲真,每每读到培根年少往事时,都不禁把那时候的培根和其他人比较。少年的培根让我想到了少年的霍去病,少年的岳飞,以及美国队长【别给我提他是九头蛇】。博学多识和才华横溢始终是他不可抹去的标签。除此之外却怀着一颗为国为民的心以及强大的人格魅力和演说家的功底。可谓完美。1579年,在培根父亲还没来得及立遗嘱时的突然去世,从而改变了培根未来的方向。十八岁的培根一下黯淡无光了。因为父亲的位居高位,权势了得,培根自小生长的环境就是被人仰视。而父亲走得匆忙,没有来得及立遗嘱,他没有享有遗产的权利,更没有了权势的保障。他不得已从头开始打拼。然而,在这样一个时代,以培根的才华,在哪里都是耀眼的,很快他又位居高位了。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从小生长的环境,他奢侈的生活习惯无法匹配他当下的生活条件,这一度让他显得窘迫。这也使他养成了贪污受贿的习惯,否则无法满足他的生活。这个后面会说。1598年,培根曾因负债太多而锒铛入狱。可尽管如此,他的职位却不断高升,为什么?他上面可没人,实在耐不住才华太盛无人可及。1606年当上副检察长,1613年当上总检察长,1618年,五十六的他终于进入内阁,并兼任上议院大法官。二、伟大复兴然而政治生涯的成功并没有让他在学术上放松压力,他可谓政治学术两头抓,天下知识尽在掌握。他曾说道:有一技之长的人蔑视学问,无知的人则仰慕学问,只有聪明的人才善于运用学问。学问本身并不能教人怎样运用它,这种运用学问的智慧只有通过观察才能获得,它是在学问之外和学问之上的。每次读到培根这段话,我就想到网上各种学历领域的鄙视链。完完全全在十七世纪初就被年少的培根看了个透。说到文集,他有《赞美知识》《论说文集》《论真理》都是不可多得的篇章,既有思想上的建树,又在文学上展现了深厚的功底。尤其是《论说文集》可以说每一篇,每一页都有着真知灼见,同样文学功底的文字论述中,没有能超越他的思想,同样的思想见地下又很少能见如此由美的文字。英国文学中还从未有人如此成功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培根淘气的认为,既然我讨厌亚里士多德,他的东西又那么多,那对不起了,老子特么全部推了重来算了。他坦率的接受伊壁鸠鲁的伦理观,“不用则无求,不求则无畏”的这种看似消极的思想,却实际上承认了人本能、本性、欲望在与自然中抗衡中的作用。他主张用行动创真知,一切不能付诸实践表达的知识在他看来都是没有太多用的。因为知识一定是为了实践而存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自从政伊始的“为人民服务”,到学术研究上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位培根大大已经收下了那时候很多人的膝盖。而在之后他又提出了“与时俱进”的理念和方法。而除了文学,宗教神学,他在心理学,伦理学上依旧有很大的建树,别急,慢慢看。好了,咱终于要说到哲学了。这铺垫有点长啊。他认为,人类的所有知识均已停滞,而他想做的就是让人类在知识的海洋里游起来。仕途得意的培根时刻想着如何振兴哲学。一部《伟大复兴》要开始了。他要先写《导论》,鞭挞过去的舒服,再编写《科学分类》建立各个邻域的知识体系,之后再介绍《解释自然》提出新的方法,之后再撰写《自然现象》这种像极了现在的大百科全书,紧接着再写《理智的阶梯》提高人们的思想,最后来写《展望》来通过现有科学来预言人类未来……问题是人家不是吹牛逼,人家真的要这么做,甩起膀子就干了!除了亚里士多德之前做过类似的工作外,没有人尝试做过,培根微微一笑,我来。虽然吧,最后没有写完。到这里的时候,当局还不知道培根真正的意图,培根的布局已经开始了。他真的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伟大的复兴》为培根后来的哲学理念打下深厚的基础,后文会反复提到。他在书中有写过这样一段话:巡视一下知识,看看哪些土地尚未开垦,那些土地已经荒废,以便真实地绘出地图,从而对它们进行改善。这是以天地为书,以知识为笔啊!这样他还不满足,他不想让自己的东西变成枯燥的《大英百科全书》,他希望在这基础之上能达到英国文学的巅峰。就这样,培根的足迹几乎遍布每一个领域,科学的土壤里处处都有他辛勤耕耘出来的果实。三、唯物教父那个年代是个文化专制的年代,经院哲学以神学为内容,以维护神学为司职,用一大堆繁琐的推理来论证宗教教条,培根就是因为受够了这种环境,才说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话语。在之前他已在进行伟大的复兴,现在,他要拿知识的武器像他所厌恶的世道开刀了。为了彻底粉碎经院哲学,他先是在建立知识体系,像我前面那段说的那样,毕竟,咱培根大大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他继而提出了四假相说。假相是谬误之源,而逻辑的首要难题就是找出并清除。分别是种族假相,洞穴假相,市场假相,和剧场假相。种族假相的意思是指人总是以自己的感觉为尺度来衡量认识天地万物,将人的理解当做一种客观真相,实则歪曲了真相,人在探索中也迷失了。洞穴假相是指人在认知天地万物的时候总会以自己的个人经历,教育背景,性格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来判断。如果说种族假相是一种先天性的话,那洞穴假相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是一种后天产生的假相。市场假相则是进一步延伸,从个体扩展到群体。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因为文化,语言和不统一的感觉、概念产生混乱,造成对真相理解的不准确。剧场假相则是指人们容易迷信权威,或科学,或宗教,或体系,从而丧失了独立思考认知的能力。培根认为这四种假相大大阻碍了人们探索真理的道路。如果要想认识新事物,就必须要打破旧事物。这点在他十五六岁的时候就有此志向,毕竟不是谁都有勇气让亚里士多德去角落画圈圈的。培根对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深恶痛绝在前文已经提到,他觉得前人的理论结果都是错误的。因为他认为知识的获取需要靠经验获取,实验验证。简言之,每一个知识都需要我们独立思考,独立消化,这也是他为什么在之前辛勤耕耘知识的每一寸土壤了。他可以说是唯物主义的第一人,提出了经验论的一系列原则。培根的目的不是要提供一个一般的体系,而是要“让基础更加牢固,并大大地拓展人类的力量和伟业的限度”。就如同之前说的,他把经验,实验,实践作为获取和检验知识的最高标准,从而推翻亚里士多德之前的很多理论,当然这也让他自己时刻处于自我怀疑阶段。培根把神学划分为自然神学、灵感神学和启示神学。通过对神学的研究他发现很多宗教神学中推演的理论同样可以适用于其他领域,从而容易产生矛盾。尤其是和当时的自然科学产生矛盾。因此,培根反对经院哲学家从他们的原理中推演出基督教的真理,认为经院哲学在科学和信仰上的结合是一个失败。培根看来,过去的知识毫无成果,体系,是因为人类自身理解出现偏差,没有合适的工具来帮助人们发现自然的奥秘。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显然是时代的产物,不够与时俱进,无助于求真务实。三段论只能对已经发现的事物进行整理。如果我们草率的从抽象中得来,这个知识的整个上层建筑都不牢靠。所以,他要在方法论上批判亚里士多德了。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草率而不严谨,他的归纳法更是可以用前面提出的四假相打破。在培根看来这是幼童的算数总结,放不得台面。最经典的就是总会有人举这个例子——一只乌鸦是黑色,两只乌鸦是黑色,所以,天下乌鸦一般黑——所以他让归纳法进行一次升级。而这培根式的归纳法2.0称之为列表归纳法。新的归纳法第一步是收集资料,第二步是比较分析,第三步再进行总结。这像极了大数据时代的很多初始模型。这也让他成为了近代经验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归纳法并不是培根首先提出,但却是培根进行完善并发扬光大。除了归纳法外,他更深的讨论了哲学的概念和意义。培根认为人性科学包括作为精神-物理个体的人的全部知识。他利用更为专业的心理学和生理学研究成果建立了科学的人文主义。这远远不同于文艺复兴哲学家的古典人文主义。他探讨了人类灵活具有神圣或理性的和非理性的部分,又通过逻辑学讨论知性和理性,用伦理学讨论意志、欲望和情感。他认为,逻辑学产生决定,而伦理学则要求付诸行动。而结合他自己的政治生涯和政治背景,他将以上与政府科学想结合,把社会的善称为义务,而政府科学就是遵守正义和公共善的主张。培根对于神学和哲学的区分是对中世纪末期思想的继承,他通过宗教教义进入独立的领域,为哲学留下地盘。培根认为哲学不以上帝为对象,而是应该以自然科学为对象。可是因为时代的局限让他陷入到一种形而上学当中,即对不同领域孤立片面的理解与分析去解释自然界的各种问题。这就是后来常说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为机械唯物主义。培根涉及面之广前无古人,也就是前面谈到的亚里士多德能算一个。这也让他的唯物主义都穿上了形而上学的外衣。虽然培根的经验主义并不彻底,但我们仍可以将他归为经验主义的一员。他认为经验既是理性的,也是经验的。他认为灵魂是物质性的,理性灵魂是宗教的领域,又将神学驱逐出物理学,并成为形而上学的一部分。近代哲学史上,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发生过多起思想碰撞,这个在后面会慢慢讲到。就如同一场浩浩荡荡的辩论赛。而出来的第一个辩手就是培根。四、时代的伟人培根的政治生涯算是所有哲学家当中最一帆风顺的,也是官做的最大的。前面说到,1618年,五十六的他终于进入内阁,并兼任上议院大法官。而1621年的他就因为贪污受贿而被监禁伦敦塔,此生不得被政府录用。也正因为这样的污点让后人对培根的很多评价都戴上了有色眼镜。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就写道:在那个年代,法律界的道德有些飞驰堕落,几乎每个法官都接受贿赂,而且通常双方的都受……培根的获罪本是一场党派之争中的风波,并非因为他格外有罪。所以,培根本身其实是政治斗争中的一个棋子,只是大环境下随波逐流没有出淤泥而不染而已。果不其然,入狱没几天交了罚金就被放出来了,但是政治生涯就这么结束了。而生命最后几年的培根依旧没有放弃对真理的追求。1626年坐车出门,在思考冷冻防腐的问题。路过雪地,就地取材,杀鸡藏雪,坐等实验结果。年迈的培根因此感染风寒,不就辞世。可以说,他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实验。想到了歌德那句话,很多人都用过形容培根:一个人的缺点来自于他的时代,他的优点和伟大却属于他自己。培根开创了近代的经验主义哲学思路,这是“近代科学”和技术的真正起源。他认为一切只是来源于经验,过去的权威统统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认识方法就是科学的归纳法而并非理论上的逻辑和演绎。而在培根之后,又一位出色的辩手站了出来。如果培根代表了正方,那么他就一定是反方。他开创了近代唯理主义思路,提出了普遍怀疑,自成体系,融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于一体,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就是——笛卡尔。
推荐:
来源:
免责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他媒体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引起的纠纷,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在24小时内作更正、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