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球 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导读: 知道常生龙这个名字,是在十年前,祁门二中组织全体教师到上海听课,方学旭副校长在一篇文章中谈到此行的收获,提到常生龙这个名字;读常生龙著作《读书是教师最好的》是在2015年,那年肩负着教育局长和祁门一中主持…
![](/UpFile/201502/2015021180445953.jpg)
知道常生龙这个名字,是在十年前,祁门二中组织全体教师到上海听课,方学旭副校长在一篇文章中谈到此行的收获,提到常生龙这个名字;读常生龙著作《读书是教师最好的》是在2015年,那年肩负着教育局长和祁门一中主持工作副校长双重责任的我每天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都会抽空读上几页,因为常局长写出了我的;与常生龙建立联系,是在2017年, 2017年世界读书日之前,我通过源创图书公司的胡斌先生联系上了常局长,通上电话便直奔主题,邀请他到祁门一中作读书推广报告。此时,我已读过其三本著作,另外两本分别是《给教师的五把钥匙》《让教育更明亮》。只是常局长工作太繁忙,一直没有成行。因为我对阅读的,因为祁门一中寻求变革毫不的决心,因为天下有教育情怀的教育工作者之间的互相吸引,终于在2018年第23个世界读书日前夕,在祁门一中第四届校园悦读节举行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特级教师、中国教育报2012年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之一的常生龙先生。
常生龙先生,河南人,大学毕业后曾在安徽工作了十七年,之后到上海工作,先后担任物理教师、中学校长、教育局长。常局长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常态,下班回家,出差间隙,机场候机,乘坐地铁,总是手不释卷,平均每年阅读量达50本,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书生局长”。常局长不仅喜欢读书,还写读书笔记,十多年时间,读书笔记已经累计300多万字。他的著作《读书是教师最好的》即是根据读书笔记整理成的。常局长认为,写作是阅读的继续,更是思考的开始,没有写作便没有思考。我读过的他的三本著作中,《读书是教师最好的》告诉我们读书是快乐的,更是有收获的;《给教师的五把钥匙》从方的角度给教师以指导;《让教育更明亮》更是具有工具书的意义,在《教育的目的》一章,他指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发展之。”在《育人的规律》一章中,他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在《家庭的责任》一章中,他指出:“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在《资源的整合》一章中,他认为:“应当考虑到儿童天性的差异,并且促进独特的发展。不能也不应使一切人都成为一模一样的人,并教一模一样的东西。”无论从体例编排,逻辑结构,还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阐述,《让教育更明亮》都是一本值得拥有的好书。
常生龙局长是具有教育情怀和责任担当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是学者型、教育家型的领导,是当代教育家。他对教育界的影响已不仅仅局限于上海一地,已经影响了全国无数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学习常生龙,要学习他对教育事业无限热爱的,学习他心系祖国和民族未来的家国情怀,学习他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学习他在业务上不断的工匠。
一石激起千层浪,特级教师张丽钧校长的祁门之行,中国教育报张贵勇编辑的祁门之行在祁门教育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这次常局长的祁门之行也必将对祁门基础教育产生深远影响,期待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更多的人能够沿着他们的脚印前行,让读书真正成为我们的生活常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作者简介:球,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委会副理事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智慧教育研究院常务理事、安徽省教育学会心理学专委会副理事长、安徽省心理健康教育学会副会长、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国培项目安徽师范大学授课专家、淮南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安徽省演会中小学教师联合会副会长、黄山市图书馆百姓讲堂特邀专家、高中心理健康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新《徽梦文化传媒》主编、祁门县第一中学校长。到各地作心理健康教育100多场,在《中国教育报》《法制日报》《与实践》《教育文汇》《安徽青年报》《安徽法制报》《黄山日报》等发表数十篇。
来源:
![查看更多网站标签](http://www.cblyw.com.cn/images/fav.png)
免责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他媒体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引起的纠纷,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在24小时内作更正、删除等相关处理。